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首
页
管
理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社科统计
资
讯
社科要闻
管理动态
社科动态
国际交流
成果平台
学科建设
社科人物
会议资讯
观
点
理论
哲学
教育
法学
政治
历史
经济
人文
管理
社会
常用速查
在线期刊
论文在线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怀进鹏: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教育部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
教育部党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和有关指示批示精神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近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总书记引领我们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
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 《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聚焦2024全国两会
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推进会暨计算机“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召开
高校专业调整“加减法”有何深意
清华大学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3)》出版发行
学科会聚催生创新高地崛起
张东刚、林尚立:弘扬吴玉章教育思想 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人民需要这样的教育家①】卫兴华:授业传道“为兴华”
第二十三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评奖工作通知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带来哪些新变化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重要教育政策信号
加快新文科视野下外国文学学科发展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年4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4-04-1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征集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通知
2024-03-2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3-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3-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3-20
教育部文件及通知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年4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4-1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征集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通知
03-2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3-2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3-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03-20
其他管理机构文件及通知
关于公布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2-22
关于公布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2-11
关于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分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暨2023年学术年会的通知
12-11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4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3-2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3-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03-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03-20
管理规章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7-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材料审核要点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有关规定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
04-12
相关下载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
05-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评审书
05-0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情况表
07-1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有关规定
06-20
历年资料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4-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立项的通知
05-0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3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12-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六批经费的通知
02-2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01-05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0-3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9-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6-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1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八批经费的通知
12-29
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12-27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1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七批经费的通知
12-22
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2-27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1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政策解读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这十年:为人才助力,为创新加速
05-23
高校经费使用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03-09
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03-09
高校科研“钱袋子”收放之道
03-06
通知公告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19届(2020年度)评选结果公示
07-07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的公示
03-04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材料审核结果的公示
01-23
历次成果奖励
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08-22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一等奖)
10-26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二等奖)
10-26
评奖成果
刘诗白:《现代财富论》
09-09
白重恩: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
09-09
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
09-09
重要文件和简报
关于印发《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07-05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教育系统评比表彰实施办法
11-06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05-31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的若干自律规定
10-28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10-28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决定
10-28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
10-28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5期(总第58期)
10-17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4期(总第57期)
10-17
学风动态
完善学术剽窃认定标准 构建合理评判程序制度
11-06
引导博士生摒弃“快餐式”研究
10-24
学位法草案提交审议: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或被撤销学位
08-29
以学术评价夯实哲学社会科学诚信基石
07-05
教育部党组印发指导意见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
01-04
学术评价
自觉遵守学术规范 构建至善学术伦理
04-23
构建学术共同体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
12-25
完善高校科研评价机制释放创新活力
12-22
南大“三板斧”直指科研评价改革
12-19
管理规章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
07-21
教育部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
03-24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全文
02-2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08-2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实施办法
06-1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06-13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办法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01-11
管理软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7)发布
03-0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7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7)发布
12-1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2)发布
05-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3版补丁包)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1)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发布
03-1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2版补丁包)发布
03-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评审系统
项目中后期管理
社科要闻
怀进鹏: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2024-04-01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2024-03-06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
2024-02-29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23-12-27
习近平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2023-12-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2023-11-29
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
2023-11-27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 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2023-11-08
习近平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023-10-19
社科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发起成立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联盟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两周年之际,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文物局,联合30余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牵头单位,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示范展示活动,发起成立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联盟。
清华大学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清华新闻网4月18日电(记者 曲田 徐子越 摄影 李派)在即将迎来113周年校庆之际,4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在主楼后厅举行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成立大会。这是清华大学加强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着眼服务国家战略、关切人类发展的又一重要部署。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
武汉大学召开2024年文科科研工作布置会
武汉大学召开2024年文科科研工作布置会。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沈壮海出席,全校各文科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实体研究机构科研工作负责人及科研秘书50余人参加会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果回顾了2023年文科科研工作情况。过去一年,文科科研工作聚焦“学科建设年”主题,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和山东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同谱强国曲,共唱复兴歌。长期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和山东大学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方面紧密相连,血脉相通。4月11日,两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双方战略合作迈上新台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校长李术才,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出席签约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山东大学副校长芦延华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由李术才主持。
复旦大学召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大会
4月11日下午,复旦大学召开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大会。校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在会上讲话,副校长陈志敏主持会议。 裘新从节点意识、基座意识、互锁意识、协同意识四个维度出发,深入剖析了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他表示,推进全球开放合作,是“全校一张网”“全球一张网”,要系统集成、有力推进。一要做强节点。
赓续文脉,守正创新——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倾力打造“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北京大学一直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引领者。作为人文研究和教学重镇,北大人文学科拥有百余年的深厚积淀,涌现了数以百计的名师大家,产出了大量高水平成果,培养出大批国家栋梁之才,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24中国国际问题论坛暨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
2024中国国际问题论坛暨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会上,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仪式现场同为“澄海全球发展与安全高等研究院”揭牌。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本报北京3月22日电(记者李韵、王笑妃)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2日在京揭晓,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按年代早晚排列)入选。
吉林大学召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总结汇报会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之际,吉林大学召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总结汇报会,会议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系统总结和梳理6个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成果,明确前行任务和主攻方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在扎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委书记姜治莹出席会议并讲话。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出席。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韩喜平主持。
最新
第六届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研讨会暨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04-25]
最新
中国人民大学发起成立全国首个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联盟
[04-22]
最新
清华大学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04-19]
会议通知
· 第十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 第二届法典编纂前沿论坛征文启事
· 第六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 关于召开首届巴尔干研究学术论坛的通知
· 关于召开2023年度全国财经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会议暨新时代财经高校科研评价与经费管理研讨会的通知
· 2023年全国财经高校科研管理专题会议 征文启事
会议动态
北京大学举办第二十届史学论坛
吉林大学召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工作推进会
中国人民大学庆祝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立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办
第二届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工商管理学科联盟论坛举行
北京大学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
“红色文献保护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届干部教育学学科建设论坛
第六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在云南大学开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纪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立四十周年 ——第十二届全国重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协同建设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系成立大会暨“数字文明时代的未来经济学学术论坛”举行
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理论对话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2024中国青年政治人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在北大举行
“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国家安全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研讨会举办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24)“教育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办
《大国复利:中国高质量发展与2035年趋势畅想》五国合作智库报告发布暨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构建区域比较研究的中国学派研讨会暨《长读苏南》发布会在苏州举行
“《陈平原文集》出版暨现代中国人文学学术研讨会”举行
首届武夷论坛召开 中外专家学者畅谈中华文脉
北京大学高校思政课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使用情况调研”开题
高峰论坛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40周年
武汉大学举办第四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坛
观点
作为翻译家的金庸
金庸的职务作品,但不难看出他拥有一定的翻译自由度。其间,他还曾着手翻译汤因比的巨著《历史研究》的节本,但未完成。 1955年2月,作为小说家的金庸登场了;1959年《明报》创刊之后,他更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办报与小说连载上。直到1963年9月3日《明报》开始连载他翻译的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人类的前途》,隐藏的翻译家金庸才回到读者的视野。
龚旗煌: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的行动宣言,能够有效提振教师队伍的精气神,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引领广大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教育家精神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
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理想的哲学审视
之书,他阐发《周礼》思想写成《周礼致太平论》,希望以此用于实际,实现大宋太平。可见张载的“为万世开太平”理想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性兼备的突出特点。 总之,张载用“为万世开太平”概括他的学术使命和社会理想,并不是空洞无物的宏大叙事,而是具体切实的殷切表达。
商品贸易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编者按 商品经济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交通技术的进步等,商品的流通范围逐渐扩大,从邻近地区小规模的市场到更大范围的区域性市场,甚至形成跨区域市场。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使得商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进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远距离贸易、商品流通也是全球史研究的典型案例。
明诗学中的“以声论诗”及其意义
明代是古典诗论在系统化与理论化进程中渐趋成熟的时期,有关诗之“声”的讨论,亦逐步明晰。学界对诗之声已有较为深入的考察,有关诗乐关系、古近体诗的声律规则以及声音与意义之内在关联等问题,均有重要的研究成果问世。而对于明代“以声论诗”的特点、复古语境中声论的特殊性、声音如何参与意义的传递以及如何在传统诗学发展脉络中适恰定位明代声论等问题,则尚有拓展的空间。
抒情叙事关系与诗歌艺术规律
立足于对先秦至宋元时期各体各类诗歌文本内部抒情与叙事关系的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我们尝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重新总结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内在艺术规律,形成了一些不同于既往成说的认知和看法,撮要略述如下。 第一,中国诗歌史上似乎并不存在一个单纯的抒情传统,或一个独立的叙事传统。
为发挥体系效能提供法学理论支撑 深化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研究
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重点从法学和国家安全学的交叉学科视角科学把握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为探索解决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在建设运行、效能发挥等方面遇到的各类问题提供法学理论支撑。 运用法学研究基本方法。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
以文化认同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
的认同,事关国家总体安全水平。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自觉,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文化认同构筑维护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 第一,培育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第二个结合”所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作为中华文明现代形态,以其自觉能动性、民族主体性、时代创新性,鲜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性。 坚持文化主体性必然涉及一种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创新”的问题,即如何科学对待文化的守正创新,实现创造性引领。
“两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的号召。这个新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这个新文化的正确路径,就是“两个结合”。
夯实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基础
政治生态环境,需要久久为功。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三次修订。2023年12月,新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发布,在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的基础性法规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进一步夯实了自我革命的重要制度规范基础。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强调要“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这对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为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精神引领、确立了价值标杆。
在火热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
【学思践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研究者提出的重要任务。百余年来,中国社会学历经引进、初建、取消、恢复重建和快速发展等阶段,进入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新时期。
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战略谋划和实践推进等重要关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开创新时代文化建设新局面。 1.深刻认识党的领导和人民立场的关系 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举旗定向、正本清源。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发挥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作用
提炼出来、展示出来。”高校要发挥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深化对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形成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深入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性,为更好推进“第二个结合”提供学理支撑。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发展脉络、思想精髓。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构建新时代“文以载道”的文教传统
“载道”之河,让“文学”重新成为滋养人的情感、思想与智慧的精神力量。文学研究者应当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历史与时代赋予的重任,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下,立足中华文化之根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发展与解放被旧的体制机制束缚的生产力。三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逐步迈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可以提高发展质量、获取更大的发展效益。因此,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减少过去粗放发展造成的低端过剩产能,为世界经济新一轮复苏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如何全力以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力以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培育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人才队伍 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方式与培育体系需要发生相应改变。高校须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育与发展体系,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理论
社会
经济
政治
人文
历史
哲学
法学
管理
教育
在线期刊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
会计与财务
2023年第2期
会计与财务
2023年第1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3年第4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3年第3期
[当代会计评论]
[公共管理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
[会计与财务]
[评价与管理]
[公司治理]
[公共行政评论]
[比较经济体制研究]
[政治经济学评论]
[大珠三角论坛]
[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坛]
[西部经济学评论]
[农业经济与政策]
[跨国公司研究]
[国有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研究]
[金融学术动态]
[WTO与中国]
[世界经济评论]
[东部经济评论]
[价值与文化研究]
[伦理学与道德建设]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逻辑与认知]
[中国文字学报]
[中国英语教育]
[汉语史期刊]
[中国文学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学刊]
[文艺学新世纪]
[文艺美学研究]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华侨华人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
[民商法研究]
[武汉大学国际法杂志]
[环境法]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论文在线
新时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4-04-25
从认知语言学看英汉委婉语
2024-04-25
浅析爱情神话差异——以古希腊神话与中国传统神话为例
2024-04-2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2024-04-25
从宋干节看泰国的新年文化
2024-04-22
常用查询
查询全国高校学校代码
查询学科代码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